关怀版

2019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1 09:3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圳市建市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新使命和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经全署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出了“工务署贡献”。

  2019年,我署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战略机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推动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程建设有新成绩。2019年,我署共负责项目236个,其中在建项目82个(含当年完工项目14个),前期项目154个,监管项目2个,项目建设总面积2322万平方米,涉及项目总投资2135亿元,全年完成投资总额118亿元,投资完成率112.4%,完成支付108亿元,支付完成率90%,投资、支付双双“破百亿”,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在建学位数9.8万个,提供学位数1.8万个;在建床位数1.7万个,提供床位数2200个。

  ——建筑品质有新提升。2019年,我署对标“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定位,努力实现政府工程文化、艺术、形式的美,功能、使用、方便的美,结构、技术、工艺的美,绿色、生态、节能的美,思想、理念、哲学的美,共获得各级奖项6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5项。其中,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学楼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项目等3个项目获2018-2019年度“鲁班奖”;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项目荣获2019年中国BIM认证联盟及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共同颁发的“荣誉白金级”服务认证,是该领域最高级别奖项。

  ——改革创新有新突破。2019年,我署政府工程管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制定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5年)》,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政策法规标准研究室、信息办,改革内部机构设置以适应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设计招标方式,对重大项目开展国际招标,积极试点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和含设计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加强设计的全过程管控;全面推广承包商分类分级改革,不断提高精准择优水平;建立市区工务系统联席会议,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廉政建设有新成效。2019年,我署全面开展全链条廉政风险识别与防控,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工程集中、事权分散、相互制衡、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业务全上网、过程全留痕、风险全管控、信息全公开”,着力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机制和氛围,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有新亮点。2019年,我署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党建+安全”“党建+质量”等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建对业务的全面引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年以来,我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推动政府工程全面提质增效

  1.一批民生工程交付使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一期)一标等一批高校项目,深圳市第四、第六、第七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投入使用,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莲塘口岸建成,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坝光湿地公园等一批民生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为市民看病、出行、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一批市属公园厕所完成拆除重建,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基础配套。

  2.一批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第二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等一批医疗项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建设工程(二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留学生公寓等一批高校项目,坪河雅苑、光侨雅苑等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深圳机场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深圳电网北环电缆隧道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均按计划正常推进。

  3.一批前期项目高效推进。深圳美术馆新馆、第二图书馆、市科技馆(新馆)、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吉华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深圳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自然博物馆、海洋博物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其他“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及皇岗口岸新建工程、鹏城实验室、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市人才研修院院士楼建设工程、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市第十三、十四、十五高级中学、深汕高级中学等一批重大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推动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加强改革创新研究,凝心聚力谋划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工务署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5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发展方向与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政府工程建设管理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现代化,全面引领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推进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政府公共工程高质量发展”和“政府公共工程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双课题”研究,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推动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初步确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大纲初稿,有序开展《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项目管理指南》编制工作。三是全力推进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编制2019年改革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明确1个总目标,构建4个层面、6项实践探索内容、66项举措的工作任务。实际完成立行立改任务8项、限期整改任务42项,着力解决工务署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为启动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2.加强项目统筹策划,高效推动项目开展。一是积极探索新型建管模式。积极试点全过程咨询、EPC等新型建管模式,其中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项目试行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模式,哈工大(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试行含设计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编制《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指引》,加强对代建项目的监管,推动新型建管模式规范发展。二是强化项目前期服务。接收项目32个,对尚不具备接收条件的项目,提前介入,解读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积极为使用单位排忧解难,研究具体操作细则,为后续接收工作做好铺垫,促使项目有效推进;统筹跟进“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进展。三是统筹项目进度管理。开展《标准化工期参考值专题研究》(教育类分册)的相关工作,对高等院校、职业技校、中小学、幼儿园的相关工期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进一步规范教育类项目的工期计算规则,为建立项目进度管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3.完善设计管控体系,提高项目设计品质。一是创新设计招标方式。重大项目开展国际招标,吸引全球一流设计团队参与投标。港中文二期和科技馆项目国际竞标分别吸引了90家、74家优秀设计单位参与,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方案品质。二是组建全球性专家智库。甄选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全球知名设计师、院士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专家组建专家智库、设计资源库、评审专家库,强化设计方案的征集与评审。三是强化设计需求管理。更加重视用户需求,从普通市民用户的体验角度引领项目使用单位的需求,打造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皇岗口岸新建工程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公众研讨,将人性化需求要点融入设计方案优化,提高了设计管理效率。四是完善设计管控机制。成立署建筑文化艺术审查委员会,建立工务署设计质量管理标准,编印《设计标准指引汇编》和《全过程设计质量关键管控节点》,建立了全阶段、多专业设计管控体系,全面加强设计品质把控。五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举办培训、沙龙、讲座、座谈等开放互动式活动,提升设计人员素养,构建“工务署设计”品牌的影响力。2019年共组织6场大师讲座,31场交流会、专业技术讲座和沙龙,为“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

  4.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精准择优水平。一是全面开展承包商分类分级。完成184家施工总承包类企业、92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类企业、63家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类企业的分级工作,地基基础类、园林绿化类企业分级工作有序推进,提高了招标择优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探索造价管理制度改革。编制项目造价管理手册,规范工作流程,组织开发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反映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框架。三是组建全市工务系统定标专家库。利用市区工务联动机制,组建了含全市9个区工务部门共计77名的署外定标专家库,提高了定标专家的质量和数量。四是探索构建工务署合同范本体系。编制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工程勘察合同范本、工程设计合同范本、全过程咨询服务合同范本以及常用非项目(采购)货物类、服务类等10余个类型通用合同标准化文本,逐步建立更规范统一的工务署合同范本。五是完善《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不良行为记录处理办法》。聚焦当前工程管理中不良行为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整细化整体结构、法律依据、适用主体、工作原则、处理措施期限及程序等内容,落实严管重罚,建立“全覆盖”黑名单管理制度。

  5.完善材料设备采购和监管机制,加强材料设备管控。一是稳步推进材料设备战略采购。深入推进与万科材料设备预选供应商招标合作,针对瓷砖、铝合金门窗等6类材料开展预选供应商联合招标。目前,我署预选期内的供应商6类,正在推进的14类。同时,优化材料设备预选供应商招标制度及流程,开展分级管理,全面评估应用效果。二是加强材料设备品牌库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品牌库入库和出库机制,加强政策宣贯,不断扩大新增品牌建库工作。目前,品牌库共六大类,107个品种,765个品牌。编制材料设备技术性能要求和标准,加强品牌库日常管理。三是加大材料设备抽检管理。发布实施材料设备第三方巡查工作指引,增加专项抽检,加大现场巡查频次。全年对49个在建项目共巡查126次,抽检项建筑材料19类139组,对56组材料设备进行实测实量,检查了860组项目材料设备品牌报审、符合度检查、进场报验的相关资料。四是全力推进材料设备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平台的七大模块的建设,推动材料设备第三方巡查模块上线运行,实现工程材料抽检结果通知及整改反馈线上运行;完善品牌库基础数据库模块、入库管理模块、材料设备采购管理与预选供应商分级评估等模块,构建深度应用、综合协同的全方位业务协同大平台,提高材料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6.“督、导”并重,促进项目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2019年防范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工作方案》,提出6个方面29条措施并持续落实,今年我署项目质量安全评价得分稳步提高,全年质量得分85.73分,较去年同比增长4.2%;安全得分84.26分,较去年同比增长6.3%。二是狠抓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和奖优罚劣。初步建立以施工单位自查、重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旁站、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为主体的检查体系,建立由署领导牵头的专家抽查制度。2019年,署领导随机督导抽查抽检项目80多次,组织安全专家19人次突击检查工地8个,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2213次,检查发现风险隐患15321项,已整改15079项。实行清单化奖惩管理,突出用好履约评价手段,把安全生产与招投标挂钩。2019年,对14家单位实施风险警示和计入不良行为记录,有10家单位拒绝其投标、中标,有24个标段招投标中获质量安全加分。三是着力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质量安全培训。邀请专家举办安全管理讲座23场,培训3000余人次;联合住建局开展“送教进工地”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编制《项目各级人员安全培训提升工作方案》,建立署管理人员、班组长、劳务工人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四是全面落实“6S”管理。形成常态化6S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导致死亡和结构隐患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第三方质量安全监测我署全年安全综合得分基本在85分以上。在市住建局组织的“亮剑行动”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评比中,上海黄金交易所项目自2018年第二季度参评后连续五个季度获得红榜表扬,同时该项目获得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奖。五是重点加强重大分部分项工程风险辨识和管控。突出“在岗在位”,在重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等重要环节,施工及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监管人员必须在岗在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7.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全面引领建筑行业发展。一是全面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制定了海绵城市工作实施计划和入库项目名单,委托第三方咨询团队为南方科技大学(二期)等8个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对所有入库项目开展全过程巡查。目前,我署已有61个项目纳入深圳市海绵城市项目库统筹管理,2019年度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政府实绩考评获得满分。二是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编制《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装配式建筑实施操作指引》,对我署6个装配式建筑实施工程进行评估,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挥中心获得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目前,我署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住宅及公寓类项目装配式建筑实施率已达100%。三是深化BIM技术应用。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广电金融中心、药检所等60个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强化BIM技术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指导。在2019年的创新杯、龙图杯等重大赛事中,我署共计有18个项目获奖,获奖数量33个。四是创新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管控重大风险。第三代指挥中心项目首次引入INSAR卫星监测手段,全面掌握基坑区域地质变化的历史数据,有效管控基坑周边沉降位移等风险。

  8.强化信息化支撑,推动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一是建成政府工程建设指挥中心。建设集“综合展示、项目监控、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政府工程建设指挥中心,为我署开展指挥调度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二是开发智慧工地联网监测系统。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实时接入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参建单位实名管理、环境监测、车辆进出、用电监测、塔吊和升降机运行情况等七类数据,提升了施工现场的智慧化监测能力。三是搭建驾驶舱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业务运行历史信息、实时状态、发展趋势、时空分布等关键信息一图尽览,让数据从“摸不着”到“看得清”,为我署业务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适应全署业务发展需要,开发工程质量安全移动管理系统、承包商分类分级管理系统、综合督办系统、政府会计核算系统等,多管齐下支持新业务、新模式落地实施。

  (三)坚持以服务项目为导向,推动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1.加强外部沟通协调,推动政府工程高效建设。一是定期组织政府工程推进协调会议。2019年,我署共召开政府工程联席会议9次,组织工作协同推进会议10次,累计协调了涉及规划报建、林地审批、高压电力迁改、土地整备、概算批复、消防审核及施工许可等各类问题29个,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市区工务系统联席会议制度。2019年,我署组织完成3次市区工务系统联席会议,市区工务部门在承包商分类分级管理、材料设备品牌库与战略合作供应商、履约评价结果、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各类规章制度文件、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等方面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实现了联席会议的制度化。

  2.加强投资支付管控,提高项目建设的经费保障水平。一是开发工程管理平台投资支付线上管理系统。实现了工程投资数据的网上填报和抓取,将报表数量从42张整合至22张,核减率48%,减轻了基层一线工作负担。二是做好市“智慧财政”系统试点衔接工作。深度参与系统开发决策,多次与市财政局、系统开发单位研讨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资金管理线上流程等事宜,为我署顺利完成系统切换奠定了基础。三是完善预算执行的督导落实机制。将年度预算层层分解,实行“单位-部门-个人”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预算月度通报制度,对执行进度滞后项目开展调研约谈,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建立与市财政局常态化协同机制,优化支付流程、固化支付衔接、加快资金支付。四是完善审计工作监督机制。制定《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内部审计管理规定》,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监管和动态管理,全年开展内部审计7项,配合外部审计5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均实现立行立改。

  3.加强组织人事体系建设,为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完善集中管理体制,优化机构编制设置。明确机关处室职责分工,解决职责缺位、越位及交叉情况。署机关新增科技创新处、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新增员额29名、住宅工程管理站新增机电部,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高起点引进人才。通过校园招聘、选调等方式引入21人,其中研究生3人,博士生2人,博士后1人。三是高标准选用干部。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用起来。2019年共提拔处级以上干部19人,科级干部24人,干部交流16人。四是高投入培育人才。成立干部培训学院,打造“平台+项目”“线上+线下”全员学习平台,注入培训课程170余节,逾1000学时;线下开展同济大学建筑素养培训65人次;举办31期工务署大讲堂,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开展项目主任后备人才能力提升培训76人;出国考察培训40余人次,协调4个出国考察团20余人次。五是高要求服务人才。顺利完成我署公务员职级套转工作;完成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建立电子人事档案,初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实行末位淘汰制和优秀人员晋升机制。

  4.建立立体化宣传格局,全面提升工务署品牌形象。一是建立多维度的宣传内容体系。从体制机制、建设项目、人物故事和专题活动等四个维度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共51次,月平均宣传数量4.2次。二是建立多途径的宣传渠道。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和政务抖音共推送内容997条,吸引粉丝7.8万余人,阅读量达227余万;上线新版网站,发布稿件730篇,制作在线访谈4期,制作活动专题4版;举办南科大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各级政府单位、建筑相关企业、市民等600余人次参观样板基地。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开展材料设备品牌库供应商动态管理政策宣讲会5次,实现招标信息全公开。在官网进行政策解读并制作配套图文专题4次,制作资金信息图文数据解读5次,开展征集调查并配套调查反馈6次,回复网站咨询投诉栏目网民咨询190例。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我署负责办理人大建议共11件,负责政协提案共3件,办理结果均为满意。组织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座谈会3场。

  5.加强行政服务能力,全力以赴保证机关高效运转。一是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全年共保障各类会议1200余次,完成办公区域的修缮改造,完成全署的制度汇编工作,增设食堂晚餐供应,共管理保障房82套(新增13套),及时解决新员工住宿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二是完善保密工作。制订《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保密工作制度》《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涉密工程管理办法》《涉密项目保密工作管理指引(试行)》,开展保密检查,组织3批次涉密人员赴广州参加保密培训。三是完善档案管理。修订署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监督指导,盘点历年档案数据信息,完善了档案综合系统、EIM平台功能,实时对接业务系统数据归档。

  (四)牢牢抓好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

  1.从严管理干部,使党员干部加强对“不敢腐”的认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出台谈心谈话和提醒制度,对应谈未谈、失职失责的责任人追责问责。完善署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考核体系,增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执纪监督,持续正风肃纪。实施靶向监督,围绕廉政回访、信访投诉以及廉政预警信息等问题开展谈话提醒36人次,消灭问题萌芽。落实一把手定期约谈下级组织一把手制度,及时把握干部思想动态,防止思想滑坡。全年核查处理信访投诉9宗,依纪依规处置问题线索,过程中举一反三、查找漏洞,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三是不断完善廉政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强化事前预防、过程监控手段,实现谈话提醒与工程预警信息强关联,工程预警量由系统运行之初的日均6.4条下降至1.3条,“不敢腐”的目标已初见成效。组织全员填写利益回避信息,与我署招投标企业“大数据”智能比对,防范人员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发挥高压效应和震慑治本作用。

  2.严格廉政风险管控,强化“不能腐”的措施。一是精准查找业务廉政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组织廉政风险评估专业组开展调研评估、征求意见等,梳理识别政府工程管理各环节廉政风险点51个。按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危害影响,评定高风险点18个,中等风险点18个,一般风险点15个。二是合理制定防控措施,全力抓好落实整改。从完善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参建各方互动联动等方面,提出了106条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目前,已落实102项,完成率96.23%;其中高风险点防控措施共34项,已落实32项,完成率94.12%。三是抓好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筑牢风险堤坝。围绕招投标管理、材料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风险,制定了29项制度性整改措施,重点在“打补丁”上下功夫,目前已完成23项,剩余6项将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加强对业务运行的靶向防控以及对风险防控的精准施策,推进“不能腐”的措施落实落地。

  3.加强廉洁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编印《党风廉政建设应知应会手册》,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做到“知职责、知风险、知危害”;开展具有工务署特色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邀请原市纪委案件审理专家作“知敬畏、存戒惧、守初心”专题讲座,解读纪律的底线和红线;分批组织项目一线管理人员共计153人次参观市第二看守所、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三所三队一中心,使工作人员受到教育和触动,自觉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敬畏之心。

  4.推动廉洁共建,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建立长效公开机制。不定期面向社会公开宣讲工程管理制度,尤其是参建单位最关注的招投标规定、招标计划、供货准入门槛、奖罚规则等,2019年公开招标计划等信息近200条,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多向监督,杜绝信息寻租风险。二是建立与参建单位的交流联动机制。召开参建单位纪检书记座谈会,邀请了覆盖施工总包、装饰装修、监理、造价咨询、设计、材料设备预选供应商等6类10家参建企业的纪检书记到我署座谈交流;推动参建单位签订《廉政自律承诺书》1571余份,进一步凝聚政商共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三是着力构建“守廉激励、失廉惩戒”的参建单位奖惩机制。根据相关刑事判决书,新增处罚停标1年以上的参建单位3家。行贿情节严重的企业与其他履约不诚信、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25家参建单位被纳入《履约风险企业名录》。积极探索推动建立政府工程建设领域行贿行为惩戒机制,为全市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实施行贿人惩戒提供先行经验。

  (五)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1.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同步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目前,领导班子的11条整改问题,已解决6条,整改中3条,需长期推进2条。通过主题教育,全署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工程的满意上、体现在为用户服务上、体现在对建设者的关爱上、体现在与周边居民和谐关系的构建上”。

  2.着力推动党建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一是扎实组织开展换届选举。目前已顺利组织完成全署15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新一届党委选举申请已得到市直机关工委批复,进入候选人预备人选酝酿阶段。二是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台账管理。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落实党员按期交纳党费和党组织按期交纳党费制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部门的选训、轮训;从严从优发展党员,2019年共上报党员发展对象4个,全部来自基层一线单位。三是全面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全署累计开展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员工集体生日会等十多种类型的文体活动数十次。先后组织召开一线项目主任座谈会、博士座谈会、专业组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等数十次涵盖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职工座谈会,积极探索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化融合、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落实路径。四是着力打造模范活动阵地。目前工务署党群活动中心、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党群服务中心、深圳大学西丽校区“深大之家”等活动阵地已建成投入使用。全署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作为全市12个模范单位之一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汇报。

  3.着力探索党建新模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全面落实“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工作思路,以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由工务署项目派出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员中的党员干部组建临时党支部,加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在政府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已建立项目组临时党支部23个和临时党小组8个,共443人,基本实现对我署在建项目的全覆盖。

  2019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离不开工务署历任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求真务实,更离不开全体全署干部职工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和奋力拼搏!在这里,我谨代表署领导班子,为全体工务署同志点赞,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9年,我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工程品质稳步提升,但距离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市委市政府“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项目前期组织、设计管理、招标管理、质量安全、材料管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引领需求、精准择优、精细监管、规范治理等方面仍有优化的空间;政府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专业化的运维管理机构还有待建立;人员编制的刚性约束与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矛盾日趋严重,人才梯队结构尚未形成。这些,将在2020年的工作中重点解决。





主办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 备案号:粤ICP备19002425号 | 网站标识码:4403000062
联系电话:0755-88124001 | 工作时间:9:00-12:00,14:00-18:00(工作日)
通讯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11-8号深铁置业大厦6-11楼
返回顶部